一般來說,生產制造不銹鋼管件的工藝流程按照先后順序包括下料、成形、熱處理、表面處理、切削加工、無損檢測、表面防護和上標志,下面就來按步驟詳細介紹下。
首先是下料,不銹鋼管件采用的材料通常是管子、不銹鋼彎頭、不銹鋼板材和不銹鋼棒材,依據材料特點和產品使用坯料的形態來選擇下料方法。坯料的形狀、尺寸和其它要求也是以不同產品的工藝規定進行的。對不銹鋼管來說,常用的下料方法有帶鋸床或弓鋸床切割、氣割、等離子切割。對于不銹鋼板材,經常使用的下料方法是氣割、等離子切割、沖床沖切。對于不銹鋼棒材,經常使用的下料方法包括帶鋸床或弓鋸床切割、沖剪切割。
第二步就是成形,也叫焊接,所有不銹鋼管件的生產成形工藝都離不開這道工序。本文介紹下部分成形工序中的加熱和焊接。
其中加熱,是指為滿足成形工藝中對不銹鋼材料變形的要求,成形時要對坯料進行加熱。加熱溫度一般由材料和加工工藝需要來決定。熱推彎頭或熱彎彎管成形的時候,一般使用中頻或高頻感應加熱的方法,也有使用火焰加熱的方法。此類加熱工藝是和彎頭或彎管成形過程同步進行的連續加熱,管坯在運動中被加熱并完成成形的過程。熱壓彎頭、熱壓三通或鍛件成形時,一般使用反射爐加熱、火焰加熱、感應加熱或電爐加熱等方法。這類加熱工序是先把不銹鋼管坯加熱到需要溫度,再放入模具中壓制或鍛制成形。
而焊接,則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用焊管生產的管件,使用焊管的成形工藝和使用無縫管的成形工藝基本相同,管件成形過程不包括焊接工序,另一種是由管件制造廠完成管件成形所需要的焊接工序,再用不銹鋼板卷筒后焊接成管坯再進行壓制的三通等。
第三步就是熱處理,這個工序是不銹鋼管件生產的重要部分。經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熱處理步驟,去除成形過程形成的加工硬化、殘余應力、金屬變形缺陷等,使成形后不銹鋼管件的金屬組織、性能發生變化,恢復到變形加工前的狀態或使其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
經常會用到的熱處理裝備是反射爐、電爐等,控制方式是爐內的熱電偶通過傳感器連接到溫度-時間自動記錄儀的控制裝置上進行。
不一樣的管件產品標準中對熱處理的規定不盡相同。不是所有經過變形的管件都要進行熱處理,一般來說,對于低碳鋼材料的管件其最終成形溫度不低于723℃時,就用不著再進行熱處理,由于這個溫度條件下它最終的組織狀態通常是正火狀態,低于這個溫度或高于980℃時要進行熱處理,合金鋼或不銹鋼材料的管件不管使用冷成形或熱成形,都要做熱處理。常規檢驗熱處理的效果通常是看硬度試驗情況。
第四步就是表面處理,方法基本上是噴砂、拋丸、打磨、酸洗等,從而清除表面的銹蝕、劃痕等,提高表面光滑度,達到后續加工、檢驗的需求。進行拋丸處理后的不銹鋼管件,其表面硬度會稍有增加。
第五步就是切削加工,它是完成不銹鋼管件的焊接端部、結構尺寸、形位公差加工的工序。對有的管件產品切削加工還包括內、外徑的加工。切削加工通常是經過專用機床或通用機床完成,對于尺寸過大的管件,當現有機床能力不能達到加工要求時,還能夠用其它工藝完成加工,比如大口徑彎頭使用的氣割后打磨的方法。通常不銹鋼管件的外觀、尺寸檢驗在切削加工后進行。
第六步是無損檢測,無損檢測是檢測不銹鋼材料和管件加工過程可能會產生的缺陷的重要工序。多數不銹鋼管件產品標準中對于無損檢測的要求有一些規定,不過要求也是不一樣。除達到不銹鋼標準規定和訂貨要求進行無損檢測外,一些對質量控制較為嚴格的制造廠還根據材料、加工工藝和內部質量控制規定制定無損檢測要求,從而保證最終產品的質量。
實際工作中不銹鋼管件無損檢測合格等級的判定應根據訂貨要求或標準的明確規定。由于不銹鋼管件的表面通常是原管、板或鍛件狀態,對不銹鋼管件表面質量的無損檢測來說,如沒有明確等級要求可以按Ⅱ級,對于夾層和裂紋這類不容易判定深度的缺陷都要看作不合格。對管件內部質量的無損檢測來說,如沒有明確等級要求射線檢測應按Ⅱ級,超聲波檢測應按Ⅰ級。
為避免熱處理過程中不銹鋼管件有可能產生缺陷的情況,不銹鋼管件最終的無損檢測要在熱處理之后進行。
第七步就是表面防護,對不銹鋼管件使用酸洗后鈍化的辦法。不銹鋼管件的表面防護的主要目的就是防腐,并且也要達到產品外表美觀的效果。一般來說訂貨方面對表面防護提出具體要求,生產廠家按訂貨方的要求完成不銹鋼管件表面的保護。
最后就是在不銹鋼管上標志,標志是產品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實現可追溯性要求的根據。一般來說不銹鋼管的標準中對上標志的內容和方法做些規定。不銹鋼管件的標志通常包括生產廠的商標、名稱、材料等級、規格和訂貨要求的其它內容。標志主要有永久標志,比如鋼印、雕刻、電蝕等,也有非永久性標志,比如噴印、標簽等。
另外,除了以上一些常規的生產工藝流程之外,為了控制原材料的質量,生產廠還要完成原輔材料的檢驗,從而保證使用材料的準確,而達到一些特殊要求,還要進行比如金相組織、晶間腐蝕、鐵素體等檢驗和試驗,從而確保最終成品質量符合使用需求。